1,有很多外卖的店铺,可能都知道,一家店铺有两三个名字,比如说他在美团是a名称,他在饿了么是b名称。骑手去取货还是到这个地方。这里有另外一个概念,就是京东现在所讲的堂食店铺虽然上了几个热搜,但现阶段其实很多店铺基本也是只有线上的,没有线下堂食的,只是因为要应对检查,线下会摆几张桌子,但基本上是没人去的。
2,实体餐饮线下的老板思维和员工思维是怎么回事?比如说有很多莆田卤面的店,其实他是不招员工的,就是老板和他老婆。两夫妇开着,所以订单上面的信息他们可能会看,但如果像是一一小子排骨咸饭或者是久号食堂,基本上是员工给你打包。但如果有一些预制菜,比如说猪戈戈,他家的米饭都是打好的一份一份一份的,所以你在订单里面备注给我多加点饭,员工基本也不会加的,就这样,因为他已经定量定好了。
3,而且大多数的线下油炸类的,比如烧烤,他们的油基本上是一两天两三天会换,是榨干了到中间见底了,然后再换新油,但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半个月都不换,因为各种炸的味道已经渗透了,基本上是到中间往下基本缺油了就会换新油。但事实上他们的新油是定制的新油,并不是我们在各大旗舰店买的植物油或大豆油,虽然也是植物油或大豆油,但是他们是其他类型的油和我们本身吃的是不太一样的。除非说有良心的老板,他会买我们萍乡市的有,否则从成本的角度来讲他们不会买,至少我看到过那天进货的老板,它的油,市面上我们根本看不到,因为市面上没有卖。
4,还有就是很多店铺最好不要在他快下班的时候点餐,并不是有些人说员工会因此恼恨,给你往里面吐口水,而是晚上的食材很多都是不新鲜了,也就是说他已经要收工了,要清理桌面了,清理厨房了,那么基本上不建议在这个时候点餐,除了他是通宵大排档除外。除非说他本来就是做夜晚生意的,比如说炒饭,炒到凌晨2点多的,那么你上网吧通宵,你12:00点炒饭也可以,没有任何问题。大多数日常线下的店铺到了晚上收工的时间各个地方不一样,但基本上现在夏季是9:30~10:00左右。
5,这里又是遇到一个新的概念,就是越来越多的加盟店,我们就不讲奶茶加盟店,包括讲线下堂食。久号食堂,一小子排骨饭,袁记云饺,福州本地的清口清汤面,杨守荣麻辣烫,杨国福麻辣,或者是说大部分的食材和原料有总部供应的,开着箱式货车,各个城市的加盟店给他送货补货,以及库存的整理分配,物资供应等等。
6,这些加盟店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呀?一方面就是如果这个加盟的连锁品牌有名气,那么很多人因为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从而会点他家的餐。还有就是很多物料,收银系统或者员工培训都可以从总部当中直接拿过来复制门店。事实上包括蜜雪冰城也是一样,它的总部线下楼下有十几个模拟门店,和线下门店是一样的,但是没有顾客,因为这个是用来培训新员工在上面模拟练习的实体店铺,有点像驾校。
7,包括上次那家绝味鸭脖的员工,他说来不及啊,没时间啊,爆单了,美团前几天大爆单。他说老板没时间管,有十几个店,有几十个店。换一句话说,很多身家百万千万的老板,他们做实体投资生意项目的一个核心,就是我图省事,我租个门面,租个档口,然后花个四五千块钱招员工,让他们给我看店,监控摄像头装起来,收银系统弄好,所有后台数据,所有手机软件都能够监控得到。
一两天两三天去门店看一看,他用这种逻辑实现自动化赚钱机器,然后继续投资,继续开店,继续加盟,继续开店,继续投资,继续加盟,覆盖一个城市,可能有几十个店可能不同的品类,但老板都是他。
8,像传统生意的老板,他们以前的逻辑是什么?要么这个地方就是他的,楼下开的店,也就是说楼下两三层都是他家房子,自建房子,那么楼上拿去出租,楼下小两口图省事的方式,就是开便利店,不开便利店那么就做餐饮店,要么一个日用百货食杂店就是三个类。
当然并不是说开便利店真的简单,毕竟也并非容易,我只是讲一个例子。那就是有很多实体传统的老板,他们不想开餐饮类太累了,我开一个便利店,最少不要说赚大钱,可能饿不死,如果做得好的话,靠烟酒或其他小区的生意,可能也能赚钱。
包括福州这里有一个连锁品牌便利店叫万嘉便利,他们的核心逻辑打法是什么?
9,就只有一招,那就是开在小区的门口,哪一个出入口是小区业主上下班,一定要出来的地方,是主门,主路,我就开在这个地方。东门占90%人流量,OK,我就在东门开,西门大家出入都从这个口,我就在这个地方开。但从更深层次的逻辑上来讲,这是符合市场营销规律的。
因为一个线下实体店,他有些板块和地区是有淡旺季的。包括在大学附近周围小区的快餐店,那么当暑假的时候,他们就没啥生意了,因为本地居民,他自己回家做菜吃了,而学生都回老家放暑假了,他就没啥流量了。
或者是说我周围有一个工地,去年没有开工的,今年开工了,一下子开工了有大概三四百个建筑工人,而他楼下却刚好有一家快餐店,那么这一些人群就来这个地方吃饭了,感觉菜又挺多的,价格也便宜,慢慢的把工友也拉过来,也一起慢慢吃了。
10,抖音有个博主,勇哥讲餐饮的,我也看了他几十期频。说实话,我感觉他讲的东西都非常有道理。包括开你这个店的加盟费,你店铺多少平方,周围适合卖什么样的餐饮,毛利润有多少?客单价多少?复购率有多少?甚至针对营销人群是什么?周围的人流量分析甚至同行竞争对手的盈利和分析?
11,在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,关于两家沙县小吃的对比案例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。左边这个沙县小吃,他就是有时候开门有时候关门,反正就是不确定,没有一年到头都在开,动不动就关门,很多人晚上去吃饭,有时候去他家吃饭,但是看他关门了就跑去其他地方吃了。
所以做餐饮的一个大忌,那就是很多人所讲到的,你这个店铺不能想开就开,想关就关,一定要让顾客知道你早上9点就去开门了,晚上22点是还在营业的。而不是一个星期七天两三天关门,两三天开门,有时候早上10点才开门,有时候下午5点就关门了。那么这种店铺不可能生意好的,顾客也琢磨不透,他原本想来你这个地方吃的,但是可能就因为你开门关门时间不确定,他就跑了。
12,还有就是这家沙县小吃,他的炖汤包括乌鸡汤,都是乌鸡的屁股和乌鸡的脖子,我原以为我吃了一次是乌鸡的脖子和屁股,我就没有在意了,但是我去了很多次,掉了乌鸡汤,发现给我的汤都是乌鸡的脖子和屁股,那么我就知道了,他就是用这种廉价的乌鸡的脖子和屁股来做炖汤的,自然别人就不来他这个地方吃了。
还有就是他的排骨是切割肉,然后他的那个卤鸡腿,卤鸭腿都是两三天卖不出去的,一直放在卤水卤,而且这个卤水也不是中药材的卤水,反正就是那种冰冻鸡爪随便泡一泡,味道也有问题。
如果是正宗的沙县小吃,他的卤鸭腿卤鸡腿,应该是用各种中药材卤水泡的,而不是随便搞点酱油放在大锅里面炖的。
13,我们接着聊,只有做过餐饮的才知道,什么牛鬼顾客都有,会摸你一次性筷子的,偷餐巾纸的,甚至本身垃圾桶就在他的脚下,他就是把擦了嘴的扔在地板上或者是抽了一张又一张,甚至把半张面巾纸都抽光了,什么牛鬼蛇神都有。
14,包括最常见的逻辑,我们所讲到的水果切盘或者是【福袋】【啥盲盒】,但是价格会比那个猪脚双拼饭少两块钱,很多人可能就会点,为什么?这里有三种模式。
包括之前百果园所爆出来的,把坏的水果角切掉,然后把七八种水果放在一起,然后做成水果拼盘嘛,其实很多不是加盟店的,也是这么玩的,毕竟有很多水果不可能坏了一个洞,就把它全部扔了。
和做线上外卖单量比较大的一些店铺,比如说啥猪脚饭的店铺,有一些人会退单的。不要这个货了。那么他不可能也把这个扔了,他就在外卖主页搞了一个所谓的盲盒,也就是说鸭腿饭或鸡腿饭随便送,有些就是半个小时之前的某个顾客点了一份猪脚饭,他不要了,那么现在你点了一个盲盒套餐,他就把这份猪脚饭给你了。
15,两年前我也在内部音频和文章里面也写过很多外卖的套路,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去听。包括最常见的加0.1元点一个爆汁牛肉丸,其实就是速冻的什么叼肉的所谓牛肉丸。
然后他的配送费多了一块钱,事实上,你还是花钱买的这个牛肉丸,你一看只要一分钱就可以点,你就点了。包括很多外卖线上店都是玩这样的套路,你看起来就是花了一毛钱或一分钱点的那几个小菜,后面你不仔细看的话,包装费配送费多了,那两三块钱你根本就不知道。
16,继续聊线下实体餐饮现阶段的状态。最核心的一条逻辑叫商圈文化,比如说左边是蜜雪冰城,旁边是茶百道,右边是古茗,这种是我们较为简单所讲到的商业文化。
如果顾客想线下去喝奶茶,到了这个地方,蜜雪冰城的人比较多,他可能跑去右边古茗买了,这种是有可能性的,那么我所给大家讲意思是什么?
我们肯定先要排除掉,有些人他们就只喝蜜雪,或者说只认可奶茶品牌,或者是说只认可价格的,价格高的我根本就不看,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。
但是我的侧重点在于,对于骑手来讲,更愿意送商家旁边的小区,以及不需要爬楼或者是有电梯的小区,或者说能够骑车进去的小区,不需要步行的小区,讨厌送那些需要爬楼的,高楼层的老小区,城中村。
对骑手来讲,他在后台看到了一串备注,从哪个口进去往左转,再过右转50米,然后再左转。这种非常复杂的备注,基本上骑手就不愿意接这类订单。
17,你发现,如果有一些新开盘的高档小区,他的楼下有五六十个店面,都是1楼的,只有两三个老板入住,那么他很难形成商圈,很多其他的老板想做餐饮的,他就基本不会选择这里,因为太冷清了。
那如果这50多家店面,有卖奶茶的,做烧烤的,做菜鸟驿站的,做线下面馆的,你会发现店铺都满了,反而更多人想在这个地方开店。
包括中国的四大现象。
景区内的某小卖部,某卖水的,某卖票的,某卖玩具的,这种属于画地而制,外面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妈,他没证,他想推个小车进来卖水,是会被执法人员和景区的保安赶走的。
在某种程度上,这就算是垄断性的经营。
只要一所大学这个大学城有个一两万人,甚至有个5000人以上,他基本都能够形成大学城的夜市文化和大学城的小吃一条街。
如果说学生80%都必须从天桥这里过,然后回到宿舍区或者说他的宿舍区在校外,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大学有校内的宿舍区和校外的宿舍区,而校外的宿舍区经过的这一段路可能有800米,可能有1公里,那么这1公里区域的店铺都会汇集在这里。
而第3个现象就是我们所讲到的,电子厂打工的老铁,他们下班了回到了城中村,经过城中村的路口,经过城东楼下的店面,必然会消费。
这里又是遇到流动和非流动固定和非固定的问题了。
比如说附近有七八个大型几万人规模的电子厂,而他们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个城中村找房子租找房子住,那么这个老板又在主路口,这个时候问题来了,他开什么样的店铺最赚钱,或者说开什么样的店铺能够赚到钱?
包括我以前在厦门的时候,就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,当中那么有一个老板,他开的是义乌小商品批发,卖水桶,卖竹席,卖凉席,卖被子,因为这些来电子厂打工的小伙子,他们需要这些东西,这些算是他们的刚需和必需品。
而同时,人你可以不买其他的产品,但你总归要吃饭,所以说这里的餐饮业也非常的丰富,此时就会涉及到两个问题,一个是市场的定价问题和区域定价的问题。
比如说,最近一个月很多人去卖荔枝,荔枝那个时候6块钱一斤,后面5块一斤,后面三斤10块钱。
那么问题来了,同一个区域方圆10公里左右的卖荔枝的老大爷,他的定价策略是怎么来的?是他自己瞎定价的,还是同行卖多少钱?我卖多少钱?还是拼多多卖多少钱?我卖多少钱?还是他去批发市场进货的时候,问水果批发市场老板,我应该卖多少钱,他再卖多少钱?
所以这里讲到一个市场调节机制的问题,三年前有一个小红书的创业老哥,他去工地门口卖水果拼盘,然后发帖说为什么没人买呀?销量挂蛋啊,大伙都问一问看一看我这个价格也不贵啊,为什么工地大哥们都不买?
因为他无法理解工地大哥们的刚需是什么?如果是卖快餐盒饭的。要量大管饱,米饭无限加,甚至搞个小车,弄个冰镇啤酒,便宜的啤酒顺着卖。
同样的卖三明治面包的早餐,另外一个小红书的小姐姐,就在那些去写字楼,商务楼,要经过地铁的地方卖,他们就买了,一份就10块钱,她很快就把100多份卖完了。
18,讲偏了,继续回归到刚才所讲到线下餐饮的问题。我之前又讲过一个案例,就是同样的一家啥江西米线的店铺,他因为没有顾客没有生意,所以他白天为了节约点把灯关了,室内很暗,然后里面空荡荡的有6张桌子,但是就没有人来消费,中午时间也没有人吃饭,最多也就一两个人,然后过了三个月他倒闭了。
实际上我去他家吃了一次点了一份炒饭,然后一个乌鸡汤,但这个乌鸡汤卖8块钱,而且只有一点点的汤,像一两块钱的那一种东西,而且还是鸡皮脖子。
吃完之后我感觉他撑不过三个月,肯定得倒闭,过了三个月之后,果然倒闭了。
19,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线下实体店都搞面啊,因为面这种东西便宜呀,然后很多卤东西,两三天也不会坏,比如说你点一个牛肉面,给你几块牛肉片,然后一点汤汁加点葱5分钟搞定了。
但是线下我去了很多所谓的牛肉馆,很多很多的那种店铺,你都看不到他后厨的牛肉和牛肉的骨头,因为全部在冰箱里面放着的,很多都是加热的,而且很多都是。到底是不是牛肉都不知道,只是有牛肉味而已。
而且牛肉面就只有面条,几片牛肉片,一点葱,可能有些会加个两根小青菜,其他配料啥也没有。然后就卖你15块到18块了。自从上了几次当,我再也不去这种店了。
20,这个面到底有多便宜呀?比如说我去永辉超市。那个地方有十几种面条。各种面条我随便抓一把,有个4、5两,也就那一两块钱。
那我们点一个18块钱的xx面条,其实也就那几两,相当于那个面条也就一两块钱。重点是有很多老板不会卤,卤猪肠。里面的猪毛和一些排泄物都不搞干净,不是他不搞干净,是因为他知道搞干净就没肉了,搞干净就没东西了。
21,有很多传统实体的老板,他原本就是路边摆地摊,摆了两三年地摊,赚了点钱,不想风吹日晒雨打,被城管赶,一个地方挪一挪,还要和同行互相骂。他租了个店铺了,租了这个实体门店,他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,他不会营销推广,不会引流,也不会啥优惠。
这就是一部分,两三年前靠摆地摊,后面慢慢开个实体店铺老板的状态了。如果你送外卖在一个区域送了一年以上,那么你就知道这个方圆10公里左右,哪些老板生意好,哪些老板生意不好,你自己就是一个数据库。
比如说这个方圆10公里有5家都是卖莆田卤面的,有三家外卖订了很多,有一家可能你半个月才接得到一个他的订单。
这些数据没有办法作假,包括我们以前说过的,你想去买某个地方小区的房子,你就先去那个地方干三个月房地产中介,(当然这个是理想状态,因为普通人你真的没有实践中,真的为了买房子,去当房地产中介)
义乌之狼(私人号):
时间有限了,应该有6000字的,先聊到这里,下次补充,看完打个3,谢谢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